城市建设不仅彰显一座城市的对外形象,更牵动一方百姓最切身的幸福。2022年以来,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微改造、精提升三年行动,全力打造最干净城市、最美丽乡村、最美风景线。
从地面道路到立面改造升级,从街头绿地广场到老旧小区蝶变……一个个高品质的城市“徽客厅”、口袋公园、微景区全域开花,推窗见绿、出门即景成为现实写照,为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增添生动注脚。
今年,在最干净城市基础之上迭代升级,接续推出“大景区·花满城”行动,就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发扬改革创新精神,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,顺应城市建设、管理、服务重心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好不好”的趋势,更好回应市民游客关切、适应大黄山建设要求。
计划用三年时间,实施城市颜值提升行动、城市品质提升行动、洁净水平提升行动、秩序规范提升行动、城市小微空间整治提升行动等五大类20项具体任务,加快打造主客共享的全域大景区大花园。
打基础,完善城市功能
科学规划布局城市功能区划和产业结构,提档升级城市基础设施,持续完善市政配套、公共服务设施等,建设一批主题公园、口袋公园、体育公园、街头游园、儿童友好型公园等,推进城市慢行系统和适老适幼设施建设,不断完善宜居宜旅的公共服务体系,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家门口延伸,让家门口的服务更加完善、更有质量。
安东路聚焦城市品质活力提升和艺术场景营造,打造了多个“小而美”的微景观,进行Citywalk改造后,成为“网红路”,融合花朵、青春、治愈、浪漫等元素,通过创意文案搭配墙绘展示,花·YOUNG安东成为中心城区拍照打卡的新地标,激发街区活力,提升文旅吸引力,以多元化的新场景赋予人们更好的情绪价值。
标准化,提升城市品质
全域推广最干净城市屯溪标准、皖南古村落“席地而坐”标准,新制定出台一批标准、导则,以标准化引领城市净化、绿化、亮化、彩化、美化,下绣花功夫实施微改造精提升,抓好重要节点景观风貌整治,保护传承好城市空间肌理和历史文脉,以时尚化、年轻化方式焕新街区,盘活闲置资产打造艺术街区、创意园区、文化场景,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审美品位,充分展示城市的青春样、时尚感、国际范。
溪川纵横,荻芦摇曳,水鸟啁啾,白鹭翱翔。横江之滨,隆阜老街一半诗意一半烟火。宽敞静谧的古街巷,干净规整的石板路,粉墙黛瓦的老房屋,水墨氤氲的村史墙……漫步其中,店肆宅居临江而建,徽风古韵扑面而来。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,盘活闲置资源,制定相应的保护控制措施和规划建设,突出古城韵味,注重文脉延续,加强业态引导,让老街区焕发新的活力,促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。
小切口,激发城市活力
着眼细微处,立足方寸间。从市民游客微观感受出发,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,将精细化、智慧化、长效化管理落实到具体细节,处理好秩序和活力的关系,规范店牌店招、集市夜市、外墙经营、户外广告等,推出一批特色创意市集、网红打卡点、文艺展演点、特色售卖点等外摆,放松不放任,走出一条既充满活力又秩序井然的路子,让城市业态更新潮、内容更丰富、体验更多元、全域更具活力。
一条贯通全园的登山步道,将三个特色运动打卡驿站和健身园串联起来,围绕“文化”“运动”“活力”三大主线,对延安路入口至夕照亭段12个节点进行提升改造,讲述戴震求学、拜师、交友的生平经历。以科技互动体验、潮流休闲设施、复合活力营地的形式激活戴震公园新的活力,实现了人文与生态景观的有机结合,与老街形成互补互动。
全覆盖,加强城乡统筹
大美黄山离不开和美乡村,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,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地向乡村流动,把最干净城市升级版、“五微”行动、重点乡镇和景区(街区)改造提升等工作更好结合起来,做足特色县城文章,迭代升级景区城、景区乡(镇)、景区村、景区街、景区路,用好徽风皖韵“五微”和美乡村建设指南,塑造乡村良好发展生态,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、乡村建设、乡村治理水平,推动“五微”走向“五创”实现“五美”。向县城辐射,打造一批小而美、小而优、小而暖、小而特的县城,屯溪区强化首位颜值担当,黄山区、徽州区强化主城区意识,对标中心城区打造最干净城市,打造最美县城。
全域皆景,花满黟城。推进“三厅五道十园百微”建设和城市街巷有机更新,建成漫居小镇公园等8个市级“徽客厅”示范点,改造老旧小区7个。利用城市边角地、废弃地、闲置地等增设口袋公园,让百姓推门见绿、移步入园。加快大黟山世外桃源风景道建设,构筑全域“快进慢游”交通循环体系,持续推进景点景区亮化改造,打造特色三雕文化墙,融入徽州元素,古村落错落有致,街道旁绿树成荫,花坛中鲜花盛开,道路上干净整洁,每一处都散发着清新与雅致。